2024年 21期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访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成伟
周红飞;陈玺;田明;河南农业大学当前正在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奋斗目标,以“双一流”创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融合发展为抓手,致力于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科教融汇综合体,建设现代农业领域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人才中心、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一目标任务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要求高度契合,展现了河南农业大学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标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持续深层思考和改革创新探索。
玉米新品种YD268好“丰”光
周红飞;陈玺;冯春久;<正>1182.92公斤!2680万元!2024年10月9日下午,在河南省鹤壁市钜桥镇刘寨村千亩大田里,河南农业大学选育的玉米新品种YD268棵棵挺拔、穗穗饱满,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测产专家,和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湖北、江苏、安徽的种子经销商及种粮大户400余人汇聚在此,共同见证YD268的机收籽粒现场测产。
河南省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苗洁;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新时期新形势下,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难度加大,河南省面临着资源刚性约束趋紧、科技装备水平不够高、动力机制不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不足等多种制约和挑战,需要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充分挖掘单产潜力,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激发抓粮种粮积极性,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确保粮食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河南省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之策
刘芳;何泽军;郑伟程;建设农业强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加快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调研发现,河南省农机装备产业产品结构、主体发展、聚焦发展态势良好,但整体竞争力较弱,专精特新企业较少,产业链短、链弱,存在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产业链协同发展不够、高层次人才支撑不力等制约。加快河南省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亟须集中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加强产业链协同治理,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育力度,强化一揽子政策支持。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面临的问题及化解对策
魏蔚;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已经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相应贡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面临如何保护农民利益、如何避免耕地非粮化非农化以及政府如何作为等困境。需要因地制宜确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保障农民利益,为工商资本进入农业提供各种保障,加强人才和组织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探析——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
陈振;蓝黎明;高青青;陈龙;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根基所在。河南省信阳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良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发展不够充分、管理不够规范、收入增长难以持续等问题,应坚持党建统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多元发展,坚持统筹发展,促进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郑州市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胡冠军;曹玉巧;近年来,绿色食品因无污染、安全、优质、健康、营养的特点而备受消费者青睐,绿色食品产业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立足郑州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价值,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应从激发市场活力、优化顶端设计、完善人才体系、提高认证规模、落实证后监管、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发力,推动郑州市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以河北省承德市为例
邱青璐;刘海娟;张召兴;张新燕;李思源;杜丽君;河北省承德市作为京津冀地区的主要生态屏障,其绿色有机农业不仅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发展阶段,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承德市绿色有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应大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攻克核心技术难题,以数字化赋能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态系统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以传统德孝文化助力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以河南省息县弯柳树村为例
王雷松;张雨;乡村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石。村民精神面貌的提升能够推动乡村治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升乡村凝聚力和乡村治理效果。传统德孝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资源。河南省息县弯柳树村将传统德孝文化融入治村过程,解决村民思想问题,提高村民个人素养,通过扶“心”扶“志”,激发村民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鼓励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实现弯柳树村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