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科研沃土 矢志弘农爱国——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兴农之路
冯春久;周红飞;陈玺;2024年12月9日,在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河南农业大学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再次成为全场焦点。会上,河南农业大学荣获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以及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等众多奖项。本组报道通过对郭天财教授和获奖人员及团队的深入采访,全面报道河南农业大学长期以来在政策支持、平台建设、团队培育和科研诚信等方面的强力举措及其成效。
麦田守望者——郭天财教授的小麦科研生涯
陈玺;黄璞;<正>2024年12月9日,在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郭天财教授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至此,河南农业大学已有张改平、范国强、王泽霖、康相涛、郭天财5位教授获此殊荣。河南农大何以“大先生”频出?记者为此专程采访了郭天财教授,尝试了解河南农大与郭天财教授弘农爱国的初心与使命。从农家子弟到学术泰斗1953年6月,郭天财出生于河南省济源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童年时他就亲身经历了吃不饱饭、饿肚子的折磨。1977年,从河南农学院农学专业毕业留校后,郭天财饱含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
“候鸟”育种人——汤继华教授的南繁科研“秘诀”
周红飞;秦晓璐;<正>2025年1月8日,早上7点,晨曦微露,海南省乐东县河南农业大学九所镇南繁基地260亩玉米试验田里,第一批玉米已经长到一米多高,进入人工套袋、授粉的关键阶段。到了地头,汤继华教授利索地取出了他的“下地四件套”:旧草帽、工作服、迷彩胶鞋和一个大容量军用水壶,一头扎进玉米试验田。相比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绍骙南繁研究院院长等多重身份,汤继华的形象更像个从中原到海岛、忙于耕种的农民。他经常自嘲是玉米南繁北育的“候鸟”,每年秋末冬初,
把土鸡变成“金凤凰”——记田亚东教授科研团队
周红飞;韩笑;<正>2024年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揭晓了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奖,河南农业大学田亚东教授主持的《地方鸡主要经济性状精准分子选育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膺一等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为什么颁给田亚东团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为何入选?入选后田亚东教授又有何打算?溯源:一个10多年前扎下的根2005年,田亚东即将从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此时,他已有诸多头衔和光环:研究生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博士生党支部的支部书记兼博士班班长,
让花生成为“金豆子”——记殷冬梅教授科研团队
陈玺;孙慧敏;<正>从田间地头的默默生长,到科研实验室的精细培育,再到成为农民手中的致富“金钥匙”,花生在河南农业大学殷冬梅教授团队的悉心照料下,完成了一场从“平凡”到“非凡”的蜕变。殷冬梅倾注了30年的青春和汗水,孕育出了一系列科技含量极高的“花生金种子”。她带领团队荣获了2024年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科研成果不仅促进了我国花生产业的繁荣发展,确保了国家粮油安全,还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了坚实的科技力量。从0开始:探索油料学科新发展
甲醛克星 健康卫士——记彭万喜教授科研团队
周红飞;杨艺辰;<正>2024年12月9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郑州隆重举行,对2024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科学技术合作奖和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进行表彰。河南农业大学彭万喜教授主持完成的《木质细胞低碳增强结合关键技术》项目,获评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以中国工程院蒋剑春、杜官本院士领衔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具有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发现,在人造板甲醛释放控制领域具有重大技术创新,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国外生态农业发展的比较借鉴
任爱华生态农业的概念是由美国土壤学家威廉姆·阿尔伯里奇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理想的替代农业,应是生态上能自我维持,经济上又有高效益的农业。随后,各国有关专家对生态农业提出了各自的定义。尽管各国对生态农业的叫法不同,但宗旨和目的是一致的,这就是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洁净的食品,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实行生态管理的农业用地约1055万公顷。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国外生态农业的发展情况,提出适合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农业上市公司何以出现“背农现象”
董菊红 ,陶建平“背农现象”已成为当前农业上市公司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弱质性和资本逐利本性之间的矛盾。农业上市公司主业难以“做大做强”,从而谋求多元化经营,客观上加速了农业上市公司的背农投资取向。不排除少数农业上市公司利用农业“壳”资源,谋取政府优惠政策。对此,应从政策安排、制度设计、经营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农业上市公司何以出现“背农现象”
董菊红 ,陶建平“背农现象”已成为当前农业上市公司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弱质性和资本逐利本性之间的矛盾。农业上市公司主业难以“做大做强”,从而谋求多元化经营,客观上加速了农业上市公司的背农投资取向。不排除少数农业上市公司利用农业“壳”资源,谋取政府优惠政策。对此,应从政策安排、制度设计、经营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乡村振兴战略透出“三农”新希望
董峻;<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代表表示,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激活农村发展新活力的重大行动。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代表说,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满足农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显得更为迫切。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才能使农村的活力被真正激发起来。
“李约瑟难题”思想研究
刘震;在中西科学技术史上,"李约瑟难题"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因此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李约瑟从地理因素分析了中国没有发展近代科学的原因。从历史唯物主义着手,对"李约瑟难题"进行解析,社会存在会对社会意识产生影响,正是因为中国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的影响,社会存在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与此同时,社会意识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各项因素也对中国近代科学产生了束缚。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文献综述
冯琳慧;发展乡村旅游既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又可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有关乡村旅游的现有研究已涵盖产业融合、文化旅游融合、传统村落、特色小镇、和美乡村建设等诸多领域。归纳当前乡村旅游的研究主题,分析乡村旅游的特征与类型,以期为乡村旅游的产业融合和发展路径研究提供参考。
大学生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创新探索——以安阳工学院太行山昆虫调查队为例
王兴云;张元臣;张新强;薛爽;张坤朋;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了解国情,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同时对于加强大学生社会经验,培养大学生工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调查队社会实践活动以"接地气,有创意"为主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展现他们的才能。这区别于普通的社会调研类"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后期"三下乡"选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题角度。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老龄化问题的成因、挑战及对策
江丽;李琳;傅娟;在"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我国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近2亿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本文以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老龄社会治理难度大和传统农村养老模式存在作为我国农村老龄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农村老龄化带来的对经济持续增长、对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对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一系列挑战,提出相关举措以满足农村老龄人口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期让农村养老问题得到更多的关注,为乡村振兴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参考。
“三农”问题产生原因研究综述及启示
詹壹惠;最近30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为解决“三农”问题,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促进农业的发展、缓解农民的经济困难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脱贫攻坚已取得关键性进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党历年来工作的重点。解决问题的前提是找到根源所在,对症下药。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综合整理出“三农”问题从制度方面、体制方面、结构方面、人口方面形成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148